<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著名美术家张仃留下的精神价值

著名美术家张仃留下的精神价值

出自:人民日报    发表时间:2010/5/31 20:44:02    点击率:1272

  著名美术家张仃先生逝世后引起美术界、文化界的追思。作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画、装饰、设计、漫画、美术理论和教育等多方面都很有影响的美术大家,张仃先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遗产,首都机场的巨型壁画《哪吒闹海》已广为人知。但另一方面,了解张仃先生的人生历程,认识张仃先生对社会、艺术与人生关系的选择,会发现,张仃先生留下的更为宝贵的是关于人生道路的精神价值。

  张仃是一个革命者,是曾经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革命战士,因为宣传抗日、筹建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曾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判刑,以后到延安,做鲁艺的教员,做过陕甘宁边区美协主席,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成为一个共产党人,再以后,又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和国徽设计。革命的经历奠定了张仃身份的不同凡响,但真正使张仃不同凡响的,不是因为他的资历和官位,而是因为《哪吒闹海》,因为《长城万里图》,因为焦墨山水,是他在美术领域的多方面成就使他名扬天下。张仃的人生道路就是一个正确对待个人资历和不断学习创造的过程。张仃始终是一个艺术家,他一开始是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加革命,他用漫画参加抗日,他用绘画走向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没有用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共产党员身份来抬高自己的艺术地位,也没有以自己的延安资历而要求什么局级、部级,也没有依靠什么行政级别而成为“博导”或“首席专家”。相反,他在自己的离休报告被批准后,高兴得在地上打了一个滚,说从此可以更自由地创作了。他不满足的总是对艺术的追求,对绘画艺术永不满足,在70多年的美术生涯中经历过多次艺术涉险,为此面临过巨大的政治文化压力。他说,“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不出新,就会有危机;脱离生活,就会有危机。他把没有生活看作是画家危机的根本,直到晚年,仍然不顾高龄上山写生。

  张仃夫人理召先生在张仃追思会上说,张仃一生没依附于任何人。这话也许让有些人不高兴,也许有些人觉得是张仃的不足,也许在他们看来,如果张仃搞好什么关系,他的“进步”会更大。然而不是。但这恰恰是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反映,共产党人的理想目标就是要实现新型的人际关系,让社会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张仃是以一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杰出的美术创作成就奠定了他在文艺界和社会的声望,赢得了人们对一个共产党员艺术家的敬佩。邓小平曾代表党中央提出,“党员作家应当以自己的创作成就起模范作用,团结和吸引广大文艺工作者一道前进。”张仃就是这样一个老实做人,认真作画,画得杰出的令人尊敬的共产党员艺术家。

  现在人们不时在忧虑文学艺术,忧虑文学的危机,忧虑文学没有大师,忧虑艺术没有大师,忧虑文艺少有打动人心的力作,政府部门也在为文艺出人才出作品而想方设法,出台种种措施。但是,套用张仃先生的话说,没有文学艺术的危机,只有作家艺术家的危机。作为精神活动的文学艺术永远会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但是作为文艺精神活动主体的作家艺术家,不努力、不进步,就会被淘汰。文艺家的进步最主要的是在精神层面的进步,他要不断保持与人民群众心贴心,与社会正义心连心。检点一下现在的一些文艺作品,艺术本应靠独特的创造个性产生艺术魅力,却总是想托门路,找关系,靠官员,靠红包运作“研讨”、运作媒体,来造影响。靠关系,靠官员,靠钱财吹捧,就要迎合、附庸。有的人有了一点创作成绩,就想能不能当“委员”,当了委员又想能不能当“常委”。有的文化官员,不搞专业研究,又不努力学习,却靠职位接受“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的封号,指导专家,给专业人上课。一些舆论宣传和用人取向也存在过多地把名声地位与人才等同的倾向,而忽视发现默默无闻、却有创造性的普通文艺人。如果文艺人才的周围形成这样一种重名重权重关系的氛围,怎么可能激发最需要艺术个性的文艺创造力呢?更遑论产生激动人心的作品。

  理召先生说:“在自然规律之下,没有人能抢救张仃的生命。如果大家认为在张仃身上确实存在着某种精神和价值的话,那这种精神和价值才是应该被抢救的。”对于今天的文艺,张仃一生为艺术与为社会相统一的精神,正是所有真心献身文艺事业的人应该借鉴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